close
標題永遠是最難下的。
下午在太平洋百貨附近的麥當勞唸書,不出我所料,那家的人不多
順便避了場雷雨,解決大半國音學圖表。
旁邊坐了兩個保險業務員,一個大約是我爸的年紀,一個僅比我大一些
他們向他們的客戶推銷新的儲蓄型保險方案,談完後聽到了一些對話:
民國八十幾年是台灣的黃金時期,股市破萬點,
錢放在銀行裡的利率比現在高太多的時代,那時候賣什麼都賺。
(事實上國教師資走到今日也是這個環境引起的)
原因? 民國四五零年代出生這群算是目前社會上最龐大的一群
佔人口結構的的多數。
這群人,也就是我們父母這一輩。
年長的業務員回憶到,早期他年輕時賣的保單是醫療險居多,
會找保險業務員出來幾乎就等於要簽了。
現在保險飽和度是200%,也就是平均每一個人有兩張保單
保險業早就飽和了,新進的業務員會很辛苦很辛苦都找不到客戶。
少子化影響很可怕,人口少相對需求少,
依照我們高中學到的地理,以後平均一個成年人要養2.多個人,
相對父母那輩是好幾個人養,負擔變更沉重
再加上人類整體年齡一直往上提升,如果六十歲就退休,
後半輩子的花費有可能都只靠退休金利息嗎? 怎麼可能= =
導致現在我們的上一輩想的是:
能不退休就先不要退休,能賺多久就賺多久
不退休的情況也間接導致年輕人找不到工作的惡性循環
...
我覺得,此題無解。
印象坐我對面的人曾經在我高中以前的學生生涯出現過,她到底是誰?
麻煩知道情報的跟我說XD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