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弘:
老子說:「小國寡民,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,使民重死而不遠徙。雖有舟輿,無所乘之;雖有甲兵,無所陳之。使民復結繩而用之。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居,樂其俗。鄰國相望,雞犬之聲相聞,民至老死不相往來。」

大家都看過這段話吧?我想問問首句的意思
是 小國寡民"是" 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..
還是 小國寡民"會" 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..
會比較接近老子想表達的意涵呢?
 
先從問題下手:
 第一個問句:小國寡民"是"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,也就是"小國寡民"是"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"的原因
 第二個問句:小國寡民"會"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,也就是"小國寡民"導致"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"的結果

"是"很肯定,一定會這麼發生
"會"是致使句,含有變數,"有這個可能"的意思,也就是說"小國寡民"也有可能不會使"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"。

也就是說,如果解釋成"是",只要小國寡民的地方,就會"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,使民重死而不遠徙。雖有舟輿,無所乘之..."這樣的結果。但就像弘的朋友有提到,把它想成台灣來看,"小國寡民"並不一定會有這樣的結果,所以不會用"是"來解釋。

如果解釋成"會",那小國寡民有可能會"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",也可能不會,好像也不能這樣解釋?

老子的意思是,從"小國寡民"到最後"民自老死不相往來"都是在闡述他的理想世界,所以並不能把後面的東西都看作是對於"小國寡民"的解釋,而是對他理想世界的看法。

換句話說,老子的理想世界是"小國寡民","雖有舟輿" 到 "民至老死不相往來"這一整段講的是"他理想的"小國寡民是怎樣的狀況,並不是所有"小國寡民"的地方都可以達成。

所以我認為並不該著眼於"是"或"會"的角度上解釋,硬要說的話,老子心目中的"國"是"國小而民寡",也是"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......民至老死不相往來"的狀況。也許用"是"來解釋會好些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定謀 的頭像
    定謀

    定謀居

    定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